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1007篇
科学研究   12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3篇
综合类   78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issues of diversity in the context of widening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HE). Mature students represent a third of the HE student population in Australia, Canada, UK and the USA.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factors that can facilitate or hinder access to HE for this group.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factors that a small group of mature students perceived influenced them as they made the decision to take up HE. Six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a British university who were on track to finish their studies took part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ll participants were white and from families with no previous experience of HE. Mean age was 42.7 years (range 35–51), and 50% were female. The interviews were analysed using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Through using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to analyse perceptions of changing motivation and goals dur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o take up HE,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change processes was obtained. The analysis offers evidence that mature students experience far-r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changes related to their decision to enter HE and adds a novel understanding of these identity-changes. This new insight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the field because the novel understanding of mature students’ meaning-making could be used to tailor interventions to facilitate access to HE for mature students.  相似文献   
2.
在共时层面上,时间词"明日""明天"在句法组合以及语用表达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不能认定两者是完全等同的;从历时层面看,两者也呈现出一个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同时这种状况也在方言调查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3.
“自然价值”与21世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中心主义”是 2 0世纪的关键词 ,“自然价值”是 2 1世纪的关键词。在实践转变方面 ,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确立自然价值概念 ;在理论转变方面 ,科学转变、经济学转变、伦理学转变和哲学转变需要确立自然价值概念  相似文献   
4.
苏州是17世纪江南文化发展的重要轴心,这里不仅出现了繁华富丽的城市氛围,而且形成了具有才子风习的独特人文景观。在士与商、雅与俗、理与趣、个性与道学的两相对立与交融中,文学产生着它的新变。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转向与当代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间正在出现一种引人注目的理论趋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经验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精神都走向了科学的经验实证 ,现代西方哲学的中立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精神都体现了对取其中道原则的认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正义精神都是对哲学的社会学维度的肯定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批判精神都把对语言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批判提到了议事日程。这种二者之间的理论趋同不仅验证了人类哲学的普遍规定性 ,而且也使在二者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成为可能 ;而这种对话最终必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创新和理论繁荣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学业评价及命题实践也随之发生了令人振奋的新变化。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新精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对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学业评价及命题的新制度、新体系充满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7.
渭干河平原绿洲景观演变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题图件、实测土壤数据以及GIS与RS技术的支撑下,研究新疆天山南麓渭干河平原1980年到2001年绿洲景观变化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区内以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天然绿洲和荒地面积减少,水域和荒漠面积略有增加;人工绿洲面积扩展的主要供体为荒地和天然绿洲,共有31.8%的天然绿洲和35.1%的荒地转化成人工绿洲,人工绿洲的9.9%和2.2%退化为荒地和荒漠景观;天然绿洲转化为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下降了51.0%、42.6%、7.2%、43.2%和44.9%;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各自减少了3.1%、12.9%和12.6%,碱解氮和速效磷则提高了25.9%和16.7%.人工绿洲的扩展导致土壤养分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此外,绿洲景观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汽轮机调节系统工作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恺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X):38-38,143
调节系统的不稳定影响汽轮机的生产稳定性,同时给机组的安全运行也带来了不利因素。针对汽轮机调节系统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对其进行了理论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影响汽轮机调节系统工作稳定的各种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麦金农对袁世凯和新政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忧虑:相对说来,我们对清末北京政府所受的外部和内部压力知之甚少,对帝国在世纪之交的政治权力结构如何改变的情况知之更少。作者的研究和新见建立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之上,除大量运用常见史料如《袁世凯奏折》、相关地方志如《广宗县志》、档案资料如交通部档案以及“海关报告”外,更多地利用了“英国外交部档案(白皮书)”,并以此与《袁世凯奏折》比勘使用。同时,对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关军机处的档案如“光绪朝的商务档、方本、奏编”也使用较多。这自然保证了此项研究的学术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汀州地区的儒学教育屡遭兵焚而受到严重破坏,以清初王廷抡为代表的地方官员采取各种举措振兴儒学,使汀州落后的文化面貌得到改变,儒家伦理道德深入人心。这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与儒家思想传播和社会文化变迁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